静进:从医教结合角度解析孩子学习困难

转眼,孩子一个学期已过半,期中考试成绩也出了,无论是家长们还是孩子们,都是有人欢喜有人愁,虽然成绩单不代表所有,但是「学习不好」的话,总让人无法不担忧。

然而,家长们切忌简单粗暴地“教训”孩子,也许,问题真的不是孩子没有努力,家长们或许应该多留个心,有的孩子「学习不好」,可能是一种疾病。

因为恩师无心插柳的一句问候,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儿童阅读障碍,如今已成为包括阅读障碍在内的儿童发育行为学领域的权威专家。

他是“科学中国人2014年度人物”,带着蒙古族男子的挺拔魁梧,亦如大山一般予以人们可靠与可亲之感;由于在我国儿童汉语阅读障碍神经心理特征及脑机制的探索研究方面做出的杰出工作,他曾获得第五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

擅长儿童多动症、学习障碍、抽动障碍、情绪障碍、自闭症等疾病的诊疗,他就是中山大学儿童发育行为研究中心主任静进教授。

静进教授

静进教授对「学习障碍」拥有丰富的理论研究与诊疗经验,今天就让我们为大家分享静进教授是如何从医教结合角度解析孩子学习困难的。

 

学习障碍

Learning Disabilities

 

什么是学习障碍?

儿童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ies, LD)是指不存在智力低下和视 、听觉障碍 ,也没有环境和教育剥夺以及原发性情绪障碍而出现的语言理解和表达、阅读、书写、计算、拼写等特殊学习技能获得上表现困难的一组综合征 。

LD是个隐性缺陷,病因异质性很高,在儿童入学前较难被发现,主要在入学后逐渐表现出来读写困难、数学和计数困难、言语理解能力不足,导致考试成绩不良、作业困难、拒绝作业以及其他伴随的行为问题。国外报道多在3%~5%之间。国内报道为6.6%,男女比例为4.3:1,即男童多见。

 

 

学习障碍的表现有哪些?

早期表现:

自幼表现好动和哭闹,对外刺激敏感和激越反应;建立母子依恋和养育困难。可能有说话迟、发音不准,构音障碍等,伴有啃咬指甲、攻击或退缩、伙伴交往不良、语言理解和表达缺欠等行为。幼儿园期就可能表现出某种认知偏异,如语言理解和表达困难、视觉认知不良、协调运动不良、精细动作笨拙、交友困难、规则性游戏和绘画困难等。

学校表现:

(1)语言理解困难: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不良、词汇量少、构音或辅音发音困难。若伴有音乐理解困难则同时缺乏节奏感。常表现“充耳不闻”、不大理会父母或老师的话,易被视为不懂礼貌。

(2)语言表达障碍:说话迟,开始说话常省略辅音,语句里少用关系词;言语理解尚可而语言表达困难;可模仿说出单音,但无法模仿说出词组。也可能出现类似口吃表现、说话词不达意、节律混乱、语调缺乏抑扬、说话伴身体摇晃、形体动作偏多等。

(3)阅读障碍:这是学习障碍中最多见的类型之一,表现为听理解能力差、听或视知觉速度过慢、察觉符号特性困难、缺乏阅读所需的知识、无法注意语句的关键字或段落、无法了解书写文字单位。因而常有错读、漏字漏行、阅读时跳字跳行,不知读到哪里了。持笔困难、字迹潦草、错别字多;排斥/逃避读写,阅读时漏字或加字,容易出现“语塞”或阅读太急,读同音异义字困难或经常相互混用,默读不专心,好用手指指着字行读;写字潦草难看、涂抹过多;因而语句过短、语法和标点错误、句子组织不良、词不达意,小学三年级以后尤为显著。

(4)视空间障碍:可能自幼表现运动发育不良、协调动作困难、顺序和方位认知困难、左右上下易混淆,且表现在计算和书写困难上,如符号镜象颠倒、张冠李戴、偏旁部首颠倒,把p视为q、6为9、w为m、举为拳、部为陪等。算数时忘记计算过程的进位或错位,直式计算排位错误,数字顺序颠倒,数字记忆不良,最终导致量概念困难和应用题演算困难。结构性障碍使视觉信号无法传入运动系统,从而使空间知觉不良,方位确认困难,分不清左右衣袖或鞋袜,系扣错位等。

(5)非言语性问题:又称右脑综合征,认为是右脑半球神经心理功能缺陷所致,导致社会认知和人际交往显著困难;包括对新情景适应困难、非言语性符号辨认困难,在人际关系和沟通方面理解困难,伴有动作发育不良、平衡能力差、精细动作协调困难、视觉空间能力欠缺、不大理解察言观色等。该类型很类似孤独症谱系障碍中的阿斯伯格综合征。

(6)情绪和行为问题:通常是继发问题,可伴有多动、注意力集中困难、情绪困扰,如自我评价低、焦虑或强迫行为动作多(如啃咬指甲、拔毛发或眉毛)、不愿上学、拒绝作业,可能会导致社会适应困难和人际关系不良。

需说明,学习障碍还特别容易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抽动障碍、遗尿症、运动发育协调障碍、阿斯伯格综合征、学校恐怖症、情绪障碍等合并出现。这就特别需要专业医疗机构和专业医师的诊断指导,以防止误诊漏诊干预延误。

 

 

造成孩子学习障碍的因素有哪些?

先天因素:

遗传:国外报道阅读障碍具有家族聚集性,且同卵双生子同病率高。临床咨询还发现,许多学习障碍儿童的父亲或母亲幼时也有过学习问题或其他类似行为问题,研究还发现,LD儿童较多出现自身免疫缺陷疾病和过敏性疾病,且左利手者偏多。

早产、出生体重低,或出生是高危儿。例如胎儿期宫内窘迫、脐带绕颈、出生缺陷、颅脑损伤、神经损伤等都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继而后期出现学习障碍。那些在新生儿抢救监护中心出来的孩子,虽然入学前发育表现正常,但入学后出现学习障碍几率偏高。

后天因素:

不良的环境、家庭和生活习惯,诸如孕期父母吸烟、酗酒、药物依赖、营养不良、贫穷、虐待和忽视孩子、养育环境恶劣等。环境毒副作用近年来受到关注,例如重金属中毒(如血铅水平高、接触汞)可损害神经系统发育;还发现有些环境污染物,如苯、环芳烃类化学物质也会损害神经系统。食品中的过高添加剂、防腐剂、色素等也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使学习能力受损。

睡眠少或睡眠剥夺、父母不睦或离异、打骂或过度干预、培养目标和期望过高,教师教学简单粗暴或教学法不当等均可导致或加重儿童的学习困难。

 

 

孩子有学习障碍怎么应对?

医教结合、引导陪伴

在整体人群当中,生态现象大都呈现所谓的正态分布,也就是说,极聪明的孩子或智力低下的比例较少,大多在平均水平范围。拿智商(IQ)来说,儿童智商大都在90到110范围内,高于120或低于70的较少。学习障碍儿童的智力水平通常在正常范畴,部分则处在临界水平如在70-90之间。这些孩子理论上讲是智力结构不平衡所导致,因此对言语性材料的认知理解显得更困难些。LD儿童需要特殊针对性的指导服务,但用题海战术来“超负荷”训练他们,则会适得其反。应试教育容易导致LD儿童经常遭受挫败感、丧失信心与自尊,继发厌学逃学倾向,甚至引发更严重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困惑于孩子是否属于学习障碍,建议父母带孩子求诊专门的医疗机构和专业医师,听取有关诊断、治疗干预和指导建议为好。

所以,要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及其水平来确定指导计划。一般要求医疗、教育、心理和家庭几方面的综合干预,家长与老师的配合协调十分重要。父母和老师介入指导时必须理解和接纳孩子,保护和强化儿童的自信心,预防其自我低评价,避免高起点、超负荷的学习训练,不宜采取题海战术。

美国较早推行了针对儿童的个别化教育方案(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 简称IEP)值得借鉴,就是根据每一LD儿童特征为其制定一份教育方案,记录孩子的心理评估结果、年度教育安置以及相关教育服务目标。

在具体教育措施上强调:

(1)注意教材的选择和展示方法:具体教会书写方式、顺序、空间格局和操作技巧。

(2)阅读和计算关联极为密切。具体指导文字、符号、图形、结构的认知与记忆技巧,同时指导手运用的灵活性。

(3)若存在书写和计算操作困难者,则建议用电脑、打字机等中介进行联练习。

阅读和作文指导上建议:

(1)时间顺序法:开始-过程-结果-感想;

(2)“六何法”: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如何发生/结果如何/感想结论;

(3)感官描写方法:要介绍什么东西,“看”颜色的样子,“闻”有什么气味,“听”有什么声音,“摸”有什么触觉,“尝”是什么味道,“想”心情如何等;即有效利用了时间、空间思维和多感官通道的协同加工策略。

目前尚无特殊药物能够治疗学习障碍。伴注意缺陷、多动的学龄LD儿童可口服哌甲酯(利他林),三环类抗抑郁药对学习障碍儿童的多动、焦虑、冲动、人际交往不良以及遗尿等症状具有一定疗效,但须专业医师出具处方。亦有报道称服用大剂量维生素以及补充铁、锌等微量元素有一定作用,但疗效如何尚无定论。应加强防止儿童重金属中毒和避免食用含添加剂、色素以及防腐剂类食品,父母若有嗜烟酒最好戒除。强化儿童的睡眠质量与户外运动,也可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拓展介绍:

静进,医学博士,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30年临床儿童心理咨询与辅导,擅长诊疗咨询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和父母养育指导,以儿童学习障碍,多动症,自闭症,睡眠障碍,情绪障碍,抽动症,智力发育落后诊疗与咨询为主。

兼职中残联康复协会孤独症专委会副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副主任,广东省康复协会副主任等。迄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重大项目等40多项课题,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80多人,发表科研论文390多篇(SCI论文35篇),主/参编各类高校教材及专著48部。是第五届宋庆龄儿科医生奖和科学中国人2014年度人物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