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坚凝:聊聊宝宝夜醒

前言

夜醒是婴儿期(1岁以下)最常见的一种睡眠问题,也是令父母头痛的问题。

 

从医三十六年,他是国内外儿童神经发育保健和神经发育异常高危儿早期干预和康复领域的资深专家。从事儿童神经、精神、心理行为发育保健专业。擅长高危儿(早产儿、剖腹产儿、小样儿、试管婴儿、高龄产妇儿等)的早期神经发育保健与管理和早期教育指导;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和功能障碍(癫痫,睡眠障碍,运动障碍,抽动障碍,头痛头晕,儿童多动症等)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婴幼儿神经精神、运动发育障碍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等,他是曾为广州市儿童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脑病中心主任医师(技术二级)的麦坚凝教授。

麦教授认为普及婴幼儿早期神经发育和教育的知识,关注孩子早期的综合发育与教育,以及早期发现发育异常和发育障碍,预防在学龄期发生的神经发育疾病、对孩子们未来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并特别强调,父母的抚育方式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极为深远。本节我们将继续和大家分享麦坚凝教授的关于睡眠——一个婴幼儿早期神经发育中的重要指标的一些常识和经验。

 

 

普:宝宝夜醒

夜醒指宝宝睡眠时觉醒,而使持续睡眠中断,导致睡眠维持困难,不能连续地整夜睡眠。这是婴儿期(1岁以下)最常见的一种睡眠问题,也是令父母头痛的问题。

 

 

夜醒的表现

(1)睡眠维持困难、夜醒频繁,夜间觉醒时间长,常需喂食或特别安抚后才能继续入睡。

(2)夜醒后再入睡困难,常需要“安抚物”才能入睡,例如洋娃娃、安抚奶嘴等;或依赖习惯的条件,如床、枕头、被子以至父母的怀抱、轻拍、抚摸摇晃或护理等。

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则难于入睡或兴奋甚至啼哭。

 

 

 

夜醒危害

在婴儿时期,反复出现夜醒会导致睡眠呈“碎片化”,很难进入深睡眠,或总深睡眠时间少,或每个睡眠周期的深睡眠持续时间短,这对生长发育不利,影响体格发育、免疫功能、消化功能及消化道菌群、神经精神发育及对癫痫患儿可成为发作或频繁发作的诱因。

 

 

夜醒的发生原因

导致夜醒的原因较多,常见的主要有如下几种:

 1 .环境因素

例如,噪音、睡眠时的光照或小灯、卧室过冷过热、空气湿度高、暴露在吸烟的环境、不舒适或导致过敏的衣物及被服等。

 2 .家长养育方式不当

这是目前最常见的原因,例如,抱睡、不舒适的睡姿、入睡时间不规律、睡前过度兴奋、睡眠地点频繁改变、睡眠中不适当和过多干扰等。

 3 .躯体疾患

脑功能损害(宫内窘迫、轻度缺氧或窒息、部分剖腹产的宝宝)和发育不成熟(早产、少于胎龄儿、部份高龄产妇儿),例如:新生儿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可使婴幼儿出现难于矫正的夜醒。中耳炎、消化不良、肠痉挛、佝偻病等也可引起夜醒。

 4. 饮食因素

牛奶过敏或某种食物过敏、多发生在生后几周至6个月前,也是最常见和最早期的导致夜醒的原因,婴儿会因频繁腹痛而夜醒。某些能导致兴奋的药物,例如,茶碱制剂、神经代谢药等神经兴奋类药物也会造成夜醒。

 

夜醒的发生原因除部分是由于脑损伤或发育迟缓和特殊的气质特征外,主要是由于抚育不当,家庭生活环境不良和应激事件,使其睡眠生理节律长久不能建立。

 

夜醒的对策

在少数宝宝偶有夜醒表现,但一般整晚不超过2次,且持续时间短,每月发生1~2次。否则需要关注。

小儿的夜醒一般都能随着年龄增长而自行消退,预后良好。

在发育正常的婴幼儿主要针对其诱因进行干预,包括睡眠卫生指导、异常睡眠行为和抚养模式的矫正,一般不使用镇静安定催眠药物治疗。因此,较详细、全面、准确评估夜醒发生的原因及诱因是很重要的。 

 

 

对于严重和持续时间长者可通过以下方法治疗,可加快其正常睡眠机制建立:

(1)避免或正确解决各种生活应激事件,如果夫妻或者家庭发生纠纷,应妥善处理,以免对小孩产生刺激。即使存在矛盾,也应尽量不让小孩知道。避免环境和人为因素导致的过度兴奋(尤其是睡眠前)。

(2)尽早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设置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睡眠条件。

(3)在治疗中重点是要让父母认识培养良好睡眠习惯的重要性,指导和示范良好睡眠的方法和技巧。

(4)在进入睡眠时和入睡后,尽量避免父母过度的干预和不必要的干扰,6~9个月后婴儿在没有父母的干预下入睡非常重要。

(5)在实施治疗时,首先应尽量逐渐让孩子与父母分床,减少夜间“帮助”。避免不良的助睡方法(如:避免小儿一哭就去抚拍)。

(6)如果睡眠不安是夜间喂哺所致,大多可通过减少夜间的喂食量和次数,睡眠前喂食较稠食物改变其不良的睡眠习惯。

(7)当患儿撒娇哭闹时可采取忽视态度,让其逐步学会自行人睡。

(8)对于夜间需要喂奶、喝水、小便的婴幼儿,可采取提前唤醒法,即在了解儿童因某种原因夜醒习惯后,在其自然觉醒之前15~20分钟将其唤醒,再使其入睡,这样因其是带着困意醒来的,不久就又会酣然入睡。

(9)对极个别睡眠少而父母又有焦虑症状,或脑损伤和发育迟缓的患儿,如治疗较困难,可短期使用安定等弱安定剂,并与原发病并治。

(10)牛奶过敏者,可改用非牛奶蛋白配方预防。

不能用训斥、惩罚和厌弃的方式对待婴幼儿的睡眠问题,否则会加重存在的问题。 

如果上述方法不能改善睡眠不安,则应注意是否由躯体疾患所致,应作详细的医学检查。

 

婴幼儿的睡眠方式具有高度的可塑性。从2个月龄开始就需要培养宝宝的规律睡眠方式和觉醒时间。发育正常婴幼儿在大多数情况下夜醒往往是暂时的,而且早期给予针对性行为干预,常有良好和快速的效果。治疗不能操之过急,一般采用渐进的过程,治疗过程中须不断给予正性强化婴幼儿的良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