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多数患儿一周左右可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目前无特效药对病因治疗。
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二十七年,擅长治疗小儿各种疾病及急、危、重症,对小儿慢性咳嗽、手足口病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她是汕尾人民医院的大儿科副主任张晓芬主任医师。
手足口病的发病率近来有上升之势,本期我们为大家分享张主任关于手足口病的科学预防与应对之策。
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的致病原因是肠道病毒感染,在发病后的一周内传染性最强,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极易发生传播。
幼儿在接触了病人的口鼻分泌物及咳嗽、打喷嚏的飞沫后,容易受到感染。因此,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若必需出行,则可以为孩子带个小口罩,遮挡飞沫传播的病毒,饭前便后注意洗手。
此外,饮食传播也是主要的扩散方式之一,被污染的水和食物均可传播扩散病毒。因此,食物与饮用水都必须煮熟、煮沸,以达到消灭病毒的作用。
主要症状
手足口臀等四个部位出现皮疹、疱疹;
伴有发热、咳嗽、流涕;此外,由于口腔出现疱疹疼痛,宝宝还可能会流口水,食欲减退。
预防措施
由于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所引起的流行性疾病,因此,预防手足口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个人卫生
平时需注意勤洗手,不要吃生冷食物,保持室内通风清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传染的机会。由于酒精对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并不能起到灭杀的作用,家长平时可利用暴晒、漂白水浸泡、高温水煮等方式给孩子的衣物和玩具和食具进行消毒。
2.接种预防针
EV71病毒是导致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之一,重症病例绝大部分是由于它所引起,我国成功研制了EV71疫苗并投入使用,它可以预防由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儿童可以到防疫站接种此疫苗。
3.防护隔离
如若孩子患有手足口病,应隔离起来,避免与其他小朋友接触,防止传染给其他小朋友。
此外,为避免幼儿园手足口病的爆发流行,幼儿园的晨间体验也是必不可缺的。
应对之策
如果宝宝不幸患有手足口病,除了及时就医以外,家庭护理也尤为关键。
1、常测体温。
如果孩子体温在38.5℃以下,可以物理降温,多喝水。如若体温超过39℃,则需要利用药物降温。
2、当宝宝身上刚长疹子时,应及时为孩子修剪指甲,以免抓破疱疹。如疱疹破损,可以涂抹碘伏或炉甘石洗剂。
另外,由于口腔内有疱疹、溃疡,严重疼痛影响食欲,家长可以使用喉风散、西瓜霜等口腔内局部用药,帮助溃疡早日康复。同时以半流质或流质食物为主,减少对溃疡的刺激。
拓展介绍:
张晓芬,汕尾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儿科副主任,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小儿神经专业组委员,广东省血液肿瘤免疫神经专业组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委员。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7年,在当地率先开展呼吸机抢救小儿呼吸衰竭、肺表面活性物质救治早产儿肺透明膜病、雾化吸入医治小儿哮喘等多种先进医疗技术。擅长治疗小儿各种疾病及急、危、重病症,尤其对手足口病,小儿慢性咳嗽、小儿肾病、川崎病等有较深的研究。发表论文十多篇,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